2018年广州CPI上涨2.4%
消费价格调查处
2018年,广州经济运行平稳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以下简称CPI)温和上涨,全年上涨2.4%。
一、CPI总体运行情况
(一)价格涨幅略高于上年
2018年,广州CPI上涨2.4%,涨幅高于上年(上涨2.3%)0.1个百分点。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.4%,非食品价格上涨2.4%;消费品价格上涨2.2%,服务价格上涨2.6%。CPI同比涨幅中,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、新涨价因素影响均约为1.2个百分点。
(二)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全部上涨
2018年,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全部上涨。按涨幅高低排序依次为:医疗保健类(上涨6.1%)、衣着类价格(上涨4.2%)、食品烟酒类(上涨2.5%)、教育文化和娱乐类(上涨2.4%)、生活用品及服务类(上涨1.9%)、交通和通信类(上涨1.7%)、居住类(上涨1.3%)、其他用品和服务类(上涨1.2%)。
(三)月度环比涨多降少波动较大,月度同比逐渐落入“2”区间
从环比来看,2018年各月CPI“7涨4降1平”,1季度受春节因素影响,各月环比波动较大,涨跌幅落差高达3.3个百分点;2季度各月环比逐渐由降转升,6月上涨0.1%;3季度各月环比均上涨,涨幅均不低于0.5个百分点;4季度各月环比呈“V”型走势,其中11月下降0.4%,为全年仅次于3月的第二大降幅。
从同比来看,2018年上半年月度同比波动较大,7月份开始逐渐落入“2”区间。1月份,部分食品、服务项目价格上涨,CPI上涨1.9%;受春节错月影响,2月CPI上涨3.9%,涨幅达到全年最高点;随着春节因素影响逐渐消退,3月、4月同比涨幅持续收窄,分别上涨2.5%和1.6%;而5-10月,同比涨幅又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,10月CPI上涨2.9%,涨幅为全年次高点。受食品烟酒类、衣着类、医疗保健类价格涨幅收窄影响,11-12月同比涨幅又逐渐收窄。从7月开始,各月同比涨幅均在“2”区间运行(见图1)。
图1 2018年各月广州CPI环比、同比走势图
二、与全国、全省及其他主要城市对比情况
2018年,广州CPI同比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(上涨2.1%)0.3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(上涨2.2%)0.2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(上涨2.2%)0.2个百分点。
(一)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并列排第9位
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,按CPI同比涨幅从高至低排列,广州与海口、南京、郑州并列排第9位,比涨幅最高的大连(上涨3.0%)低0.6个百分点,比涨幅最低的拉萨(上涨1.1%)高1.3个百分点。
广州衣着类、生活用品和服务类、交通和通信类、医疗保健类价格涨幅均高于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,使广州CPI涨幅在36个大中城市中排位居中上(见表1)。
表1 2018年广州CPI与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对比情况
项目名称 |
广州 (%) |
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(%) |
两者差距 (百分点) |
在36个大中城市中排位 |
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|
102.4 |
102.2 |
0.2 |
9 |
一、食品烟酒 |
102.5 |
102.5 |
0.0 |
13 |
二、衣着 |
104.2 |
100.8 |
3.4 |
2 |
三、居住 |
101.3 |
101.9 |
-0.6 |
24 |
四、生活用品及服务 |
101.9 |
101.5 |
0.4 |
10 |
五、交通和通信 |
101.7 |
101.6 |
0.1 |
13 |
六、教育文化和娱乐 |
102.4 |
102.5 |
-0.1 |
14 |
七、医疗保健 |
106.1 |
104.5 |
1.6 |
9 |
八、其他用品和服务 |
101.2 |
101.4 |
-0.2 |
11 |
(二)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3位
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,按CPI同比涨幅从高至低排列,广州排第3位,比涨幅最高的深圳(上涨2.8%)低0.4个百分点,比涨幅最低的云浮(上涨1.4%)高1.0个百分点。
(三)与京、津、沪、渝、深五大城市的比较
京、津、沪、渝、穗、深六大城市中,按CPI同比涨幅从高至低排列依次为:深圳(上涨2.8%)、北京(上涨2.5%)、广州(上涨2.4%)、重庆(上涨2.0%)、天津(上涨2.0%)、上海(上涨1.6%),广州排第3位。
三、CPI主要运行特点
(一)食品烟酒类是CPI上涨的最大推动力
2018年,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.5%,影响CPI上涨0.78个百分点,对CPI上涨的贡献率约为33.1%,是CPI上涨的最大推动力。其中,食品类价格上涨2.4%,在外餐饮类价格上涨3.0%,两者对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贡献率高达96.2%。
食品类14个小类价格呈13涨1降,与上年比(见表2),薯类、菜类、蛋类、奶类价格由降转升,粮食类、豆类、食用油类、禽肉类、糖果糕点类、其他食品类价格涨幅扩大,推动食品类价格涨幅比上年扩大2.1个百分点。
表2 近两年广州食品类价格指数对比表
单位:%
项目名称 |
2018年指数 |
2017年指数 |
项目名称 |
2018年指数 |
2017年指数 |
1.食品 |
102.4 |
100.3 |
|
|
|
(1)粮食 |
105.4 |
100.4 |
(8)水产品 |
104.6 |
104.9 |
(2)薯类 |
104.2 |
98.4 |
(9)蛋类 |
114.2 |
97.5 |
(3)豆类 |
100.5 |
100.3 |
(10)奶类 |
102.2 |
99.8 |
(4)食用油 |
101.0 |
100.4 |
(11)干鲜瓜果类 |
102.4 |
104.0 |
(5)菜 |
104.9 |
93.7 |
(12)糖果糕点类 |
103.6 |
102.3 |
(6)畜肉类 |
96.8 |
98.8 |
(13)调味品 |
102.7 |
105.4 |
(7)禽肉类 |
104.0 |
102.0 |
(14)其他食品类 |
102.4 |
101.5 |
1.鲜菜价格由降转升。2018年鲜菜价格上涨5.4%,拉动CPI上涨0.13个百分点。而2017年广州天气总体稳定,蔬菜供应充足,鲜菜价格比较平稳,全年下降7.3%。分月来看,2018年鲜菜价格月度同比8涨4降,其中2月受春节因素、我国北方雨雪天气和广州降雨降温天气较多影响,价格上涨23.0%;9月受台风天气影响,蔬菜供应减少,运输成本增加,价格上涨17.7%;10月蔬菜供应逐渐恢复正常,鲜菜环比价格有所回落,但同比仍上涨13.9%。
2. 猪肉价格降幅扩大,牛羊肉价格继续上涨。受生猪产能过剩影响,猪肉月度同比价格从2017年5月起转升为降,持续下跌19个月(至2018年11月)。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,12月下旬生猪供应减少,生猪出场价上涨,零售价格随之上涨,12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.3%。2018年猪肉价格下降4.9%,降幅比上年扩大2.6个百分点。受需求增多和供应减少影响,2016年12月起羊肉月度同比价格转降为升,已持续上涨25个月。2018年羊肉价格上涨5.1%,涨幅比上年扩大1.0个百分点。此外,牛肉供应相对稳定,价格上涨0.9%,涨幅比上年收窄0.3个百分点。
3. 鸡肉价格涨幅扩大,鸡蛋价格由降转升。2018年以来,受毛鸡存栏量减少和养殖成本上涨等影响,鸡肉价格一直高位运行,全年上涨4.7%,涨幅比上年扩大2.6个百分点。2017年下半年,蛋鸡存栏量下降,鸡蛋批发价格震荡上涨,带动零售价格上涨。2017年7月起,鸡蛋月度同比价格持续上涨17个月(至2018年11月),其中2018年2月、3月涨幅分别高达39.1%和33.4%。而受蛋鸡养殖量增加、鸡蛋消费需求减少影响,2018年12月鸡蛋价格同比下降6.6%。2018年鸡蛋价格上涨14.7%,而上年下降3.5%。
(二)工业品价格涨幅稍有扩大
2018年,工业品价格上涨1.9%,涨幅较上年(上涨1.8%)扩大0.1个百分点,拉动CPI上涨0.57个百分点。其中,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上涨12.8%,中药价格上涨7.2%,西药价格上涨6.3%,鞋类价格上涨4.7%,服装价格上涨4.4%,家具价格上涨2.9%,家用器具价格上涨1.4%;而金饰品价格下降1.7%,铂金饰品价格下降8.0%。
2018年,汽油价格上涨12.8%,拉动CPI上涨0.25个百分点。全年国内油价整体呈现先涨后跌的趋势。上半年,由于主要产油国地区动荡,国际原油市场供不应求的,国际原油价格上涨。但是,随着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失败,以及美国、俄罗斯等产油国的产量提升等多种因素,国际原油价格开始下调。分月来看,汽油月度环比价格9涨3降,其中10月份环比上涨4.2%,涨幅达到全年最高点,随后开始一路下跌,11、12月份环比均下降,12月份环比降幅较大(下降10.0%)。
(三)服务价格涨幅收窄
2018年,服务价格上涨2.6%,涨幅比上年(上涨3.6%)收窄1.0个百分点,对CPI的拉动作用减小了0.35个百分点。调查的65个服务项目价格呈43涨5降17平,仅移动通讯费、上网费、专业技能培训费、实验室诊断费、影像学诊断费价格下降,降幅均不超过6.0%。
受2017年7月广州地区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影响,一般医疗服务费用上涨31.2%,护理费用上涨23.9%,其他综合医疗服务费用上涨14.0%,临床手术治疗费用上涨13.2%,病理学诊断费用上涨13.0%。受服务消费需求扩大,劳动力和房租等经营成本上涨影响,养老服务价格上涨15.7%,车辆修理与保养费用上涨12.3%,宾馆住宿价格上涨12.0%,装潢维修费上涨11.4%。
四、相关建议
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,准确把握宏观政策、结构性政策、社会政策取向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有利于物价平稳运行。但是,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,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,应继续加强价格调控工作,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。
一是保持猪肉价格稳定,防止大起大落。受市场需求疲软和非洲猪瘟影响,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逐渐减少,可能会对2019年下半年生猪供应造成影响,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压力增大。为确保猪肉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,要强化生猪产业扶持政策,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技术,提高疫情防控能力水平。在防控非洲猪瘟,优化生猪流通方式,改“调猪”为“调肉”,推行冷鲜肉流通和配送的政策背景下,适时发展冷鲜肉品物流配送技术,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,提高物流配送效率,降低配送成本。
二是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。房租上涨会导致居民居住支出增加,稳定房租价格意义重大。一方面,要保持房价平稳运行,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。另一方面,要持续加大公租房供应,放宽公租房申请条件,不断提高公租房服务管理水平,持续提升公租房保障能力。此外,要规范中介机构和住房租赁企业服务行为,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,严防租赁市场异常波动。
三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。要围绕消费升级的方向,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,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要加快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家政、文化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,继续推进和深化垄断性行业改革,逐步放开可引入竞争的环节,进一步完善价格管理,通过增强竞争活力来降低服务价格、提高服务质量。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,扩大人民服务消费需求。
执笔:向梅芳
审核:欧文超